浅谈翡翠原石*矿区*
缅甸的翡翠产地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的雾露河流域,亲敦江支流,克钦邦西部与实皆省交界线一带,呈北东--南西延伸,长约250千米,宽约15千米的区域。翡翠矿区呈带状分布,通常划为六大矿区,每个矿区又分许多场口,各个矿区所产原石的外观、质量、颜色都有各个矿区的特点。
顾名思义‘场口’就是翡翠原石的矿区产地的场名,各个场口的翡翠原石有外观不同的,皮革不同,质量也有高低之别。缅甸翡翠原石产区按原石种类和开采时间来排序分别为:老场矿区、大马坎矿区、小矿区、后江矿区、雷打矿区、新矿区等6大矿区。
一、老厂矿区:(又称帕敢)流经缅甸北部山地的雾露河流域,是缅甸翡翠最为集中的矿区。因为地处武装力量控制范围,这个能够为世界市场提供95%的翡翠玉石产量的区域一度披着神秘的外衣。帕敢镇与加迈镇是克钦邦莫宁县的镇区。2014年人口331,708人,区域面积5,756.5平方千米。帕敢是该镇首府,而加迈为该镇之**城市。
对面有个地方叫“勒马拱”,意即挖下去一寸就产玉。在勒马拱高岗上建有大圣贤庙,塑有中国古代远征将军雕像,据说是他发现和开辟了玉石厂,被当地人民奉为守护神,此处开采的原石也因此多了一份灵运之气。也是开采时间最早的矿区,大约是在18世纪,是至今面积**、场口最多、种类最多的矿区。其中较大的场口有27个:(老帕敢、麻母湾(莫湾基)、会卡、百三桥、大谷地、次通卡、格拉莫、勐毛、东郭、木那、结崩穷、莫老埂、仙洞、香公、穷瓢、南英、育马、格银角、东磨、格拉莫洼、帕丙、资波、陷典、苗毕、莫地、帕扁、三决、哼定、桥乌、老寨棚子、次通卡、吮叭、莫敢),最**的矿区是:老帕敢、会卡、大谷地、木那、格拉莫、次通卡等,这些场口的原石产量多、质量高,市场交易中经常遇到,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特性。
帕敢场口:属于历史名坑开采最早。帕敢原石皮薄,以灰白及黄色为主结晶细,种老透明度高、色足;个头较大,从几千克到几百千克呈各种大小矿石,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。老帕敢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**,但基本已采完,目前市场所见黑乌砂均产自麻蒙,麻蒙的黑乌砂黑中带灰,水头一般较差,且常夹黑丝或折雾,绿色偏蓝。这个场区是冲积或残—坡积矿床,位于雾露江中游,开采时间始于公元一世纪。目前挖掘最深的坑洞已达第五层约为30米左右深。**层所出的块体几乎都是黄沙皮壳,第二层多见红沙皮壳,并带有蜡皮,第三层为黑沙皮壳,第四层为灰黑皮壳,第五层为白黄皮壳,大多有蜡皮。场口之间的块体有着明显差异,区别并非易事,通过认识场口记清各自的特征,方能熟中生巧,准确作出判断。会卡场口:皮壳杂色,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,透明度好坏不一,水底好坏分布不均,但有绿的地方水头较好。个体大小悬殊,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到上万千克。
二、达马坎矿区:该矿区毗邻老矿区的西部,位于雾露河下游,是老矿区出现一个世纪以后开始开采的。属于冲积矿床,以达马坎场口为代表,**场口近20个,掘进深度已达第五层,多见关山半水石。**场口分别有:(达马坎、黄巴、莫格叠、雀丙、磨隆基地、大三卡、南丝利、南色丙、西达别、约英拱、那亚董、美林强、苦麻、胆秀)。达马坎矿区是典型格的冲积或残坡积矿床,是河床冲积洪积冰积层中的硬玉矿床,此类硬玉矿床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特点为冲积或残坡积矿床,它产于河床冲积洪积冰积层中的硬玉矿床,此类硬玉矿床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特点为薄皮,磨圆度好,称为水石。此矿区常有特级翡翠产出,原石分布于雾露河两岸,从散卡到达马坎长几十千米地段范围内及坎底河中段。
主要为坡积及山下河床水石,所产出的块体有自身的特点,主要有黄砂皮和黄红砂皮两种翡翠砾石。达马坎原石以半山半水闻名,其次是水石。块体皮壳一般比较薄,该厂口的水石较多,个头一般不大,多在1~3kg之间,但抛光起“刚色”受光,油性很大,温润细腻,色级一般比较高,但色泽偏蓝,是好玉的出产地。不同场口之间翡翠皮壳表现相差颇大,其中达马坎场口的翡翠皮壳较厚,呈灰色,且皮肉相杂。皮壳下必有雾,雾色呈红、黄、黑、白多种,达马坎其中呈红、黑雾的原石地子灰,黄、白雾的石头质地好。一般是“十雾九有水”,凡是皮壳与黄色相杂难分的,其玉色偏蓝,并多显现蜂窝状态,达马坎原石颜色有褐色,红黄色,灰色,少见腊壳。达马坎原石几乎都有雾层,多见红雾,黑雾,黄雾。有的底子透明度高,有的则显底灰底木。原石主要特征为色串皮,雾串皮,雾裹色,雾吃色,皮肉难分。
达马坎原石的半山半水这种石头黄壳黄雾且皮薄,可博性强。若厚皮而雾黑,便不可博,博来底灰水短,绿色往往偏蓝,又无反弹力。水石部分虽能见色,但不入里,如达马坎原石部分松花入里,一般颜色不相连接。达马坎场口还产一种如血似火的红翡,属于名贵翡翠。
三、南奇矿区:(小厂区)南奇场区位于恩多湖南面,毗邻铁路线。较大的场口有8个,有三层矿石:**层黄沙皮、第二层黄红沙皮、第三层黑乌砂皮,其中最**的场口是南奇、莫罕、莫六等。南奇是小厂区的主要场口.所出产的块体有黄沙皮石、半山半水石、水翻沙石.没有雾.绿色偏蓝,偏灰,甚至带黑。特点是:
1、原石个头均小;
2、黑乌砂糯化底多;
3、原石没有雾、皮薄、有皮种老、无皮种嫩;
4、绿色偏蓝,偏灰,甚至带黑;原石色偏红,说明含铁量高。
四、后江矿区:后江场区,后江是雾露江北侧的一条支流,名为坎底河。矿床分布在江畔,因此称为后江矿区,矿区地形狭窄,长约3千多米,宽约150多米。后江矿区是冲积型矿床,开采时间较晚,大约在十六世纪初叶。后江矿区所出产的原石,一般在300克左右,品相多,质地优,皮壳薄。现掘近深度已超过第六层,约为30多米深,第三、第四层都有隔层,前二层与老场区的情况类似,第六层的块体皮壳几乎都是黄蜡壳,第六层之后的隔层比较厚,目前出矿率较低。主要场口有:磨隆、比四都、格母林、帕得多曼、香港莫、莫东郭、莫地、加英、不格朵、格青莫。
1,老后江产自冲击层底部,皮薄呈灰绿黄色,个体小,很少超过0.3千克,水好底好,常产满绿高翠,少雾,多裂纹,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更好看(即翻色),是制作戒面的理想材料。
2,新后江的皮较老后江厚一些,个头也较大,水头与底子也比老后江差,密度及硬度也略小一些,裂纹也较多,成品抛光后也不及原石色彩,即使满绿、高翠也难出高品质饰品。
五、雷打矿区:位于后江上游的一座山,该矿区主要是经常出现雷打石头现像,因而得名。比较大的场口是那莫和勐兰邦,“那莫”缅语即是打雷的意思,雷打石多暴露在土层上,缺点是裂绺多、种干、硬度不够,低档货较多。一旦遇上可取料的货,也有较高的价值。92年前勐兰邦不断发现中档色料,92年年终终于雷打场传出惊人的消息,发现一块巨大如屋的上等翡翠原石,引起一时轰动,已由政府组织开采。雷打石的变种原因,需从成因上作进一步的探明,看其中下层是否能有变化,希望能出正宗翡翠。近些年业,人们已逐渐对这个场区有了新的看法。具有代表性的场口只有:那莫、勤兰帮、勐兰帮。
【注】:
雷打矿区的原石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常会与水沫子(钠长石玉)伴生。后江的水沫子结构紧密细腻,还特别通透,强光可以穿透数十厘米的玉料,比玻璃种的翡翠透光性还强。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与水沫子相似的品种,硅质石英岩玉,同样在雷打矿区至后江一带,且与沫子、硬玉相伴生,一开始这种石英岩玉也称为水沫子,后来为了和区别真正的水沫子,“水沫玉”的名字就成了它的另一个名称,而其正确的名称是“石英岩玉”。
水沫子(钠长石玉)与水沫玉(石英玉)区别是水沫子绝大多数有蓝色的飘花,而水沫玉绝大多数没有。 、
6、新厂区:位于乌尤河上游的两条支流之间,翡翠原石分布在地表土层下,开采方便,矿区也比较多,但消失也快,如1991-1992年的矿区早已采完。现在主要的场口有9个,翡翠原石大多数为大件的白地青中低档料。
翠友们下期依次讲述场口,各个场口所出的相差无几,有的原石像黄砂皮、即使是有独特性的场口原石要区别出来也是没有捷径的,只有在实践中善于观察,细致入微,长此以往的日积月累,方有可见效。